☆加工型企业原料库 专业顾问:0755-8251516 15815562336 陆先生
加工型企业(主要指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物流过程俗称:“两头在外”,即从国外进口原料,运至工厂生产为成品后,再全部销往海外,其全过程受海关监管,料件进口免征海关综合税(部分进料加工“先征后退” ),是我国为吸引外商投资,增加对外出口的重要举措。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而全的运作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为节约人力、财力、提高效率,将主要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企业纷纷选择物流外包,而不再大规模自建仓库、扩充车队,浪费不必要的投资和管理。但是,由于加工型企业的物流全过程受海关严格控制,仓库和运输车辆必须由海关监管,而不能由国内一般的物流公司代理,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物流中心转移到了香港;同时,由于珠三角企业普遍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即在香港实现商流,再由大陆实现生产流,在这个商流起主导作用的时代,很多加工型企业按传统国际商务习惯(包括外商开证要求等因素),从一开始就把供应大陆工厂的物流中心设在了香港(同时,大多数企业原材料从香港下船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显而易见,由于香港地价昂贵,人工费高,物流总开支高出国内数倍,这毫无疑问加大了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外,从香港物流中心向大陆工作逐批供料,由于路途远,一线口岸至二线海关通关困难,供应原料到厂时间很难控制,如果企业ERP系统不够完善,将可能造成生产流与供应链的脱节,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享有中国最开放政策的福田保税区被称作“境内的香港仓库”,它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模式,货物从香港自由进出保税区,不用报关视需简单备案,而且有专用通道与香港直通,原料从香港码头下船后1个小时内就可直接运进保税区,具备了香港作为物流中心的一切条件。保税区内的费用比起香港要低很多(存仓费只有香港的1/2,而人工费仅仅是香港人工费的1/8),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同时,由于福保地处深港之间,从保税区物流中心向工厂供料快捷方便,为生产供应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例1——企业自用型原料库
某香港公司在宝安、东莞均设有工厂,国外的原材料到香港码头后,在毋需报关文件的情况下,由香港车提柜并经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拖运至保税区存放。待国内工厂需要用料时,派国内厂家的理货员到保税区指定需要的货品,填报好准确的报关文件,由国内的车辆经福田保税区二号通道直接报关进口或转关至东莞海关拆关。如此不仅可节省可观的仓租和拖车费用,而且国内厂家的报关员无须出境即可根据实物填报报关单,完全确保报关数据准确无误。
实例2——面对多个客户的原料库
某香港贸易商公司有一批韩国产的塑胶粒需卖给中山、东莞、广州、深圳等地的十几家加工工厂,货柜到达香港码头后直接拖至保税区拆柜入仓存放。深圳以外的工厂凭加工贸易合同手册在福田保税区办理进口转关手续提货,而深圳的工厂可凭进口集中报关清单直接报关进口,手续简单,运费低廉。
实例3——由多个供应商供给的原料库
公明某电子厂由于所生产产品多样化、复杂化,其原料供应商包括了美、加、德、法等6个国家的18个供应商,供应商管理与生产线配料的工作量极大,令其经常顾此失彼,而大量的供应源和零散却又过于频繁与不确定性的货物入境,常常导致通关卡壳,一批原料的受阻就可能导致整条生产线的停滞。自从将原料配送中心设在保税区后,中心先把各批料件分拆,根据工厂生产每种产品的原料要求重新组合配货打包,再根据生产线进度的安排指令,及时准确的将原料重新分批次运至工厂,直接进入流水线以供应生产。这使得工厂从繁杂的物流环节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做好现场生产。
实例4——预先质检的原料库
某日资大型集团在东莞设立了一家电子器件加工厂,原料全部由其设在日本另一家下属工厂提供。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料件要求的精度也非常严格。以前原料经多次转运后再报关进境入厂,总会发现有一定比例不能符合生产要求。此种料件单位价值高,工厂想将不合格品退回换新,但由于原料是由合同手册报进,一旦退港需要向海关层层申报,逐级审批,操作起来很不现实,即使工厂接受损失放弃退料,可生产出口的成品数量就无法达到合同手册的规定,仍需要向海关进行大量的解释举证才能避免走私嫌疑。后来工厂货到码头后直接运进保税区存放,在保税区进行CQ质检,合格品报关入工厂,不符合退港,既保证了原料质量,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加工型企业成品库与简单加工
根据海关备案合同手册的要求,加工企业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将其生产的成品按比例(很多是100%)销往海外。但往往在这种直进直出的生产方式下,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海外客户的要求,同时也使得国内加工企业失去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常常陷入被动。在保税区设立加工产品成品库,可以有效应对产品出口前所遇到的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例1——国内产品简单加工装配
某美国大型电脑销售公司分别从深圳、东莞、广州等六家加工工厂购买电脑机箱、显示器、键盘等电脑组件,然后装配并包装为整机在美国本土销售。由于上述六家工厂均属加工型企业,所生产产品均受海关监管,因此不能在非海关监管区域完成组装工序,以前都是分别出口至香港完成组装后再运抵美国或分别直运美国再进行组装,但由于香港、美国的人工费很高,这样一来大幅增加了成品的成本,后来该公司指令这六家工厂全部将产品运抵保税区,利用保税区廉价的劳动力完成装配包装,再以整机出口至美国,大大降低了成本。
实例2——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简单装配
某公司需将国内的充电器和香港的电池组合成一种礼品装后销往欧洲:如果把充电器出口到香港包装需支付很高的香港工人工资,而香港电池进口国内组装则要缴纳不必要且不合理的关税,于是公司决定让其国内工厂办理出口报关将充电器交至保税区,香港的电池则经一号通道备案入境,派国内工厂工人进入保税区,将两种物品要求包装在一起,再装入货柜拖至香港码头上船。
实例3——国际采购中心
某跨国公司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数十个原材料供应商,其选择了福田保税区作为全球配送中心。每天国内供应商的货品转关或直接出口交货至保税区存放,而海外供应商的货品则由香港拖车经一号通道入境交至保税区。所有的货品在这里根据全球各地工厂的需要整理、重新包装后,装上集装箱交香港码头或转关盐田/蛇口码头上船送达各地。
目前,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际零售大鳄纷纷将其全球采购中心由马来西亚等地迁至中国的福保,而IBM、SONY等国际高科技集团区域采购中心也争先恐后在福保抢滩圈地。
实例4——有效延续合同手册期限(等船期)
东莞某工厂的合同手册即将到期,海关要求工厂的产品必须限期出口方可核销。而这批产品所订的船期未到,于是他们将货品出口转关至福田保税区入仓暂时存放,这样货品视同出境,厂家的合同核销问题迎刃而解。当船期到期是,再由保税区交至香港码头或盐田/蛇口码头。
实例5——有效延续合同手册(等商机)
中山某工厂为进料加工企业,生产出的成品必须在手册到期前出口核销,但往往这时并不是此种货物在国际期货市场的高价期,或预先联系好的买家临时取消订货。于是该工厂将福田保税区作为一个成品集货基地,生产出来的电器产品由中山出口转关至福田保税区存放,待世界各地有有利需要时,由码头提取吉柜至保税区仓装货,不仅可以用香港车经一号通道交柜至香港码头,也可用国内车经福田保税区海关转关至盐田港/蛇口港出境,非常灵活方便。
☆转区转厂的捷径
分布在珠三角的数以万计加工企业其实在业务操作上并非孤立的存放,往往在相同或相近的行业内,一家工厂的成品恰恰就是另一家工厂所需的生产料件,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形成了合适企业生存的一条条产业链。按照海关对加工企业监管规定,工厂生产出来的成品必须限期出口核销,如果转为内销转入其他加工工厂,必须办理相关的申报审批手续。由于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网技术尚不完善,加上少数企业利用转厂之机进行走私行为的事件屡屡发生,所以海关对转厂的控制非常严格,操作起来难度极大,特别是跨关区转厂(即转区)或上下游企业合同手册供需产品编码不对接,更是极难实现转厂操作。于是,常常出现上游工厂先将成品出口至香港完成海关手册核销,再由下游企业从香港提货用合同手册报进,对企业时间和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
其实,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保税区作为转厂的快捷通道。上游工厂将产品运进保税区即可实现核销,下游工厂利用手册可直接从保税区提货。目前,转厂操作已成为加工企业讲目光聚焦保税区的最大驱动力之一。
实例1——经济快捷的跨关区转厂方式
某东莞公司和宝安公司都是来料加工,东莞公司生产的成品如电阻要卖给宝安公司做料件,以往办理这种跨关区的“转厂”,手续很繁琐。现在他们选择了保税区后一切都变得简单了:东莞公司办理东莞至福保的出口转关交货至保税区视同出境,再用宝安公司的进口报关单办理货物的进口手续,货物的运输都是由国内车辆完成,省钱省心。
实例2——“手册不对接”也可方便转厂
厚街一台资皮革厂近日与莞城一家制鞋厂达成购销协议,将出厂的上品牛皮卖给鞋厂,作为其生产某型号高档皮鞋的材料。由于两家工厂都是100%来料加工性质且同属一关区管辖,所以这次转厂操作看起来应该是水到渠成,毫无难度。可真正执行是却遇到了麻烦:皮革厂的海关加工合同手册上标明,要出口的核销产品名称是“熟牛皮”,而制鞋厂的手册上却注明进口原料为“鞋材皮革”,同一物料,但两边的手册无法对接,品名甚至海关编码大相径庭,手册核销不了,转厂自然卡了壳。
情急之下,皮革厂请保税区运输公司帮忙解决,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制鞋厂“货以清关进厂”的通知。原来运输公司在东莞海关封关后运货至福保,以“熟牛皮”名义在福保清关进区,完成了皮革厂的手册核销;随即该监管车再在福保海关报“鞋材皮革”封关,运至东莞海关以制鞋厂手册清关放行、进厂卸货。整个流程合理合法,方便快捷。
☆企业实现内销的法宝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增长和居民购买力的持续走强,新一轮的外商投资焦点已经逐步从利用劳动力资源转向了中国巨大市场资源;传统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也绝不想坐失良机,纷纷改变只接外单赚取微薄加工费的策略,大力开拓内地市场;与此同时,许多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却反其道行之,瞄准商机做起了以前彼此不相往来的外资加工工厂的生意。
在中国市场化高度开放的今天,没有人可以回避这样一个机遇——内销,同样,没有一个决策者可以不考虑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保税区政策,把内销做顺,做好,做强。
实例1——加工贸易出口转一般贸易
某港资玩具厂在一次工艺品出口展上,意外获得了国内一家大型连锁百货商场的青睐,得到了一份大订单。由于该玩具厂属进料加工性质,只有30%的内销额度且早已用完,于是工厂老板决定将原定的部分外销品先出口到保税区完成核销,再以一般贸易形式征税进口,直供百货商场。
实例2——一般贸易出口转加工贸易进口
番禺某内资模具工厂新开发了一家从事来料加工的深圳客户,和以前直供其他普通客户不同,模具厂先在主管海关申请办理一般贸易出口手续,货物封关后运至福田保税区海关清关,取得退税证明后再用客户合同手册报关保税进入工厂。
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多花了几百元的运费,但企业得以顺利完成了商流和物流,并且得到了远远大于运费的国税局退税款,客户也没有产生额外的关税负担。
实例3——出口加工区企业转内销
随着保税区概念得到认同和推广,全国又出现了若干个方便海关监管、吸引外商投资的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虽然在进料退税方面有一定政策优势,但功能单一(园区只允许从事对外加工生产),监管物流流动不及保税区灵活,所以利用保税区物流是其实现内销的主要有效方式。
龙岗出口加工区一台资工厂从事铜材切割,其客户全部是分布于珠三角各地的来料加工企业。该工厂成品物流路线非常简单明确:加工区海关封关——监管车运至福保——保税区海关清关核销——集货分货配货——根据客户指令封关或集报至目的地。
实例4——中小企业内销的快速通道
西丽一小型民营工厂刚刚成立,就接到一份生产电子元器件的订单,对方是深圳本地一家颇具实力的外资公司。客户要求该批商品必须以手册报进或国内直销但须提供17%的增值税发票。由于该工厂非保税工厂,无法与客户间实现转厂,同时又只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无法开增值税票,所以合同很难履行。
后来工厂把这批元器件运进保税区做一般贸易出口处理,这才发现,原来货物进入保税区就已经算作境外商品,既可以用客户手册免税报关进口,也可以一般贸易报关进口,通过向海关缴纳17%的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该产品关税税率为零),换取销项增值税发票开给客户,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商品展示及一般贸易进口
商品(特别是高价值产品)的一般贸易进口通常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产品终端用户希望对进口产品进行实物评测才敢放心购买,但不是每个用户都有机会、有时间、有必要出国考察,而另一方面,进口商在没有买家订货合同的情况下,不愿冒险先将货物报关交税运入境内,而希望能缓交关税先进境,在交易达成后再补税,这样既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又有效减少资金的占用;对于部分商品进口,进口企业需要申领进口许可证或办理其他进口手续,而在办理相关手续的同时,企业无不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先将货物运入境内开始招商,以便在进口手续完结后出于商战的先机地位。
利用福田保税区进行商品展示,无疑是解决一般贸易进口在物流和商流相结合问题的法宝,对于保税区内展示的进口商品,只需在海关登记备案即可,在国内外产品进入保税区展销同时,企业可以在保税区进行贸易洽谈。
实例1——一般贸易进口基地
某国内贸易公司每年从国外采购大量各系列扫描仪,运抵香港后直接运入保税区存放,并同时开始着手四方面的工作:
1、 对进口商品进行质量检查,对不符合进行维修或退港处理,及时补货,确保 产品合格率;
2、 对产品进行分类包装,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
3、 定期举办招商说明会,接送潜力客户现场看货洽谈;
4、 申领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
以上四个环节完结后,向保税区海关报关纳税进口(可能是逐批),发往客户。
☆转口贸易及国际配送
香港的经济腾飞,除去大陆因数外,自由港贸易政策为其带来的转口贸易(非转口大陆的)是一个重要的支柱力量。福保毗邻香港,拥有与香港相同的贸易自由度,更具有香港所无法匹敌的物流成本优势,携深圳港迅速崛起之机,发展转口贸易大有可为。
实例1——全球或区域性配送中心
智利某大型铜业集团在福田保税区投建大面积保税仓库,从智利发送大量铜材运至香港码头直进此库,根据亚太各国上百家客户的每期需求,发送到台湾、泰国、韩国各地,形成了规模化区域配送中心和销售中心。
实例2——国外产品简单加工装配
某香港建材贸易公司选择福田保税区仓库代替香港的工厂,作为其采购产品转口前简单加工的场所:意大利的大理石经一号通道入境进仓,国内工人在这里挑选、分级、重修装箱,再运至香港供应当地市场或等待转口。廉价的国内工人费仅是香港的八分之一,该公司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了。
实例3——香港进口转盐田/蛇口出口
某跨国集团亚太区总部设在香港,每个月集团都会海运大批货柜产品至香港集货等待转口。货到港后亚太总部马上指令码头提柜直接运进福保存放,出货时按需要求分批转关盐田或蛇口出海。该集团既利用国内仓库实现了转口报税仓储,又节约了香港与深圳之间很高的ORC/THC差价。
☆供应香港消费品市场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多年来很多香港仓库承担着向大陆消费品市场配送商品的功能,随着大陆政策的进一步开发和保税区的产生,这一现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保税区已逐步成为供应香港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物流基地,越来越多的生产商、零售商接踵而至,利用保税区来减少对收费的香港物流企业的依赖。
实例1——香港超市的配送中心
某跨国著名日化集团原先在香港舍友仓库,负责向本港各大超市配送本品牌日用品,后将仓库移至福田保税区,利用大陆廉价劳动力进行产品分拣,并利用互联网指令,每天向香港市场投放产品,虽然种类多,销售网点多,却丝毫没有影响配送服务质量,而物流成本却降低了一大半。
☆针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服务
对一般贸易出口在保税区如何有效快速发展到的举措,目前在海关、管理局等各部门积极构建之中,相信很快会有更多有利政策的出台。
实例1——针对出口退运的应急处理
某工厂出口一批玩具到美国后因包装问题退回香港,国内厂家一时无法向海关申请到质量不符合的批文,他们选择了将货品由香港直接运入福田保税区,安排工人到保税区改换包装,改换完毕后装柜交香港码头从新运往美国。
除了包装问题,因质量、标准方面被外商退运的产品也可以进入保税区做返修处理。
实例2——出口批船服务
某贸易公司专营中国高档家具在北美的销售,批量很大,品型和流向也很复杂。该公司在福田保税区设立仓库,把从厚街、大岭山、顺德等地采购的家具在福保口岸报关出口并存放在这里,根据各地市场需求集中拼箱,送香港码头出货。
以上两例同样适用于手册加工型出口企业。
☆特种运输
特殊的海关政策是福田保税区的最大优势,结合保税区运输,活用政策优势,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实例1——变逐单申报出口为集报出口
根据海关规定,在深圳关区内的加工企业产品从陆路口岸出口可集中报关,而从海港、空港出口必须用合同手册逐单报关。
布吉某玩具加工厂以前从皇岗口岸集中报关出口至香港码头上船运抵美国,整个流程方便快捷,后来出于成本考虑在盐田上船,问题出现了:产品从盐田出口必须用合同手册逐单申报,而该工厂发货密度大,报关员每天都要拿着手册到盐田排队报关,而手册对加工企业意义重大,还需要用它做进料、转厂等其他工作,一时间该工厂陷入“手册危机”,整个供应链系统顾此失彼,日常生产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
于是工厂开始请保税区企业为其承接运输工作,先从工厂提货进保税区,产品即可完成核销,不需要提供合同手册报关,然后不卸货直接转关至盐田上船,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实例2——中港接驳中心
加工企业需要大量使用中港运输,而中港直通车单位行使里程收费要远远高于国内运输车辆。某江门工厂每次用香港车从码头提货至江门,运费很高,后采用先拿香港车将货柜运进保税区,吊柜换国内车后再运往江门,经计算,两次运输的成本之和小于香港至江门的成本,大大节约了运输费用。
实例3——出口转内销的退税处理
海关系统目前对货物经福田保税区出口退税的要求不尽统一,前面实例中那家模具厂将货物在番禺报一般贸易出口封关至福保清关后,就可在番禺海关取得退税联到当地国税部门办理退税手续,这种做饭在很多关区都可以实现;但也有个别主管海关对退税的界定标准比较严格,要求货物一定要实际离境方可核发退税联。
东莞某地一公司要销售特种漆给惠州一家来料加工厂。东莞公司先装柜用国内车把货物运到当地主管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并施封,后驶入福保清关将货柜吊上香港拖车,由香港车一号通道取得实际离境证明后,即刻返回福保上国内拖车,在保税区封关运往惠州,用工厂手册清关、入厂。东莞公司这时可持福保的离境证明到所在地海关领取出口退税联。
实例4——深圳机场退运香港
一客商从爱尔兰订购了一套数控设备CIF香港,爱尔兰方面却错将设备直接空运到了深圳。该客想从机场提货发回香港,但按规定要出机场就要办理一般贸易进口报关,缴纳为数不少的关税、增值税。后来他在机场海关办理了封关手续,把设备从机场转关到福保(机场海关和福保海关同属一线海关),再从福保退运到了香港,用很小的代价弥补了这次差错。